美股大跌、风险资产大跌!8月重演?这次或许更糟
华尔街见闻
股市等风险资产抛售加剧,加入债券及大宗商品押注经济衰退担忧的队列中。分析称,8月初的暴跌来的快去的也快,但这次或许更加糟糕:经济可能突然快速停滞,美联储无法在不紧急出手的情况下挽救它。
8月初暴跌阴影再度笼罩,这一次或许更糟!
本周美国一系列就业及经济数据持续疲软:ADP新增就业降至逾3年最低、制造业PMI爆冷等。昨晚(9月6日),非农数据不及预期再添劳动力市场降温证据,不过失业率从4.3%降至4.2%符合预期。昨晚的数据整体来说好坏参半,似乎也没有差到极致。
但市场先恐慌上了,除了美债几乎全军覆没:股市大跌、美元跳水、比特币直线下挫、原油大跌,就连避险资产黄金也走低了。
恐慌蔓延的同时,押注降息的期货交易爆表。昨日美国联邦基金期货第二档合约成交量创下历史记录,10月交易量也突破了硅谷银行倒闭震撼金融市场当月所创的历史最高水平。
Zerohedge点评称这一次或许比8月更糟:
把昨晚和本周的暴跌放在一起来看,可以说,这次暴跌甚至比8月5日(黑色星期一)那天还要糟糕。因为那只是一天的剧痛,到那一周结束时,股市已经大幅反弹。然而,这一次,痛苦才刚刚开始,本周一开始就很糟糕,最后却变得更加糟糕,出现了大范围的清算……
经济衰退担忧再度加剧,彭博文章点评称,最新的暴跌与(8月初)第一次暴跌的担忧如出一辙——经济可能突然快速停滞,美联储无法在不紧急出手的情况下挽救它。
美股、风险资产大跌,押注降息的期货交易爆表、成交量创记录
“黑色星期一”曾在8月5日上演,全球金融市场崩盘式暴跌,日经225暴跌逾12%,美股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跌超5%。经济“硬着陆”预期急剧升温,悲观情绪被无限放大。但短短两周时间,美股就重新从“ICU过渡到KTV”,全球股市也纷纷V型反转。
8月的暴跌来的快去的也快。然而,进入9月,一系列疲软的就业数据让美股持续阴跌,本周标普500指数已经连续四天下跌,信用利差以8月初以来最快的速度扩大。在“非农日”,美股更是开启暴跌模式,与其他风险资产一起几乎全军覆没。
隔夜美股三大指数全线下跌:标普500大盘收跌1.73%,本周累计下跌4.25%,创2023年3月份以来最大单周跌幅。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道指跌1%,本周累计跌近3%;科技股居多的纳指跌2.6%,本周累计跌5.8%入技术位盘整。
加密货币大幅下跌至七个月最低。市值最大的龙头比特币尾盘跌5.75%,报52980.00美元,本周累计下跌10.51%。
美元走弱,日元上涨。
布伦特原油收创2021年底以来的近三年最低且全周跌近10%。
黄金也未能幸免,就业数据出炉后短暂创下历史新高,随即又跌至盘中低点。
不仅是英伟达,美股“七姐妹”现在都回到了8月5日暴跌后的水平。
唯有债券表现较为坚挺,10年期美债收益率先是大幅下跌,然后飙升,然后再次下跌,最后收于盘中高点附近。
随着恐慌蔓延,押注降息的期货交易在昨夜爆表。
彭博汇编数据显示,截至美东时间9月6日周五13点整、北京时间周六凌晨1点,通常交投最活跃的美国联邦基金期货第二档合约成交量达到90万份,创1988年出现这一交易品种以来任何合约的单日成交最高纪录。10月合约的成交量也创新高,突破了2023年3月、也就是硅谷银行倒闭震撼金融市场当月所创的历史最高水平。
“经济可能突然快速停滞!”股市意识到衰退风险、加入债券队列
“对于那些坚持看好经济前景的华尔街投资者来说,日子正变得愈发艰难。”
彭博文章点评称,8月初,劳动力市场疲软的早期迹象导致债券收益率和股票在一场波动风暴中暴跌,而这场风暴来得快去得也快。最新的暴跌反映了导致第一次暴跌的同一套担忧——经济可能(突然)快速停滞,美联储无法在不紧急采取政策补救措施的情况下挽救它。
当前,债券和大宗商品市场走势比股市等风险资产更早的预言了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开始定价更快的降息。在彭博看来,债券投资者通常被称为“聪明钱”,因为他们有能力预见经济走向的变化。两年期美债收益率跌至202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样,大宗商品也发出经济担忧预警,石油、铜等商品跌幅明显。
摩根大通分析师的模型显示,截至周三,股票和投资级信用市场预计经济衰退的概率仅为9%,而大宗商品和债券市场则定价了更高的衰退概率,分别为62%和70%。
股市等风险资产却还没意识到危机所在,直到这次暴跌发生。这次市场急剧的变化“唤醒了”风险资产交易员开始担忧经济,风险资产抛售加剧。
“投资者可能现在才意识到衰退风险,但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按下了十次‘贪睡’按钮,”JonesTrading的首席市场策略师Michael O’Rourke表示,“无论是从经济数据还是后续的收益报告来看,环境只是在恶化。”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组合经理Priya Misra则表示:“我认为没有任何市场真正定价了合理的衰退概率,但所有数据表明衰退风险正在增加。虽然美联储在9月降息25个基点或50个基点仍然争论不休,但如果衰退真的到来,所有市场都会受影响。降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渗透到经济中。”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于健 SF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