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产业转移大爆发!下一个宁德时代会诞生在哪一城?
来源:储能严究院
时至如今,西部大开发的命题提出已有24年之久,当前产业转移从东部地区持续向中西部推进,与新能源产业链碰撞,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图源/ DALL·E
文/ 王璟 编辑/ 杨倩
来源/储能严究院
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则公告,为西部产业转移一锤定音。
这份文件旨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其中有关产业转移的的表述备受关注:“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就业承载力。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加大对革命老区、边境地区、资源枯竭地区等政策倾斜,促进区域间就业均衡发展。”
令业内人士颇为振奋的是,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储能产业或将首当其冲,成为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热门产业。
时至如今,西部大开发的命题提出已有24年之久,与新能源产业链碰撞,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产业作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得到了全国上下政策的一致响应,因而在近几年迎来蓬勃发展。但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呈现出了东西部发展断崖式差异,实力对比悬殊。
比如,《2024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显示,上海、深圳、常州、苏州、广州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五大城市,北京、无锡、成都、杭州、武汉则分别位列6-10位。
前十名中“苏锡常”占了三个席位,江苏省凭实力一骑绝尘。
华东区域上榜城市最多,达25个,占榜单一半。其中,江苏是新能源集聚度最高的省份,共10个城市上榜,常州、苏州位列前五。
前五强省份,分别是,江苏、广东、浙江、河北、内蒙古,仅有2个非东部省份。
在新能源集聚度前50强城市中,中西部地区共有19个城市上榜,来自13个省份,分别为:河北(3)、内蒙古(3)、四川(1)、重庆(1)、新疆(1)、陕西(1)、山西(1)、安徽(2)、江西(2)、河南(1)、湖北(1)、湖南(1)、广西(1)。
按照新能源优质企业集聚、中小企业集聚、高端人才集聚等要素划分,中西部省份的城市几乎没有能进入前五名的;但在新能源投资热度最集聚的城市中,鄂尔多斯、乌鲁木齐、呼和浩特成功进入前五名,其中鄂尔多斯排名第二。
上述数据从一个侧面例证,虽然中西部城市的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整体落后于东部地区,但不少城市正在摩拳擦掌追赶,当地政府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打造一方投资热土。
工信部旗下赛迪顾问“2022新型储能十大城市”榜单的排名则呈现了不同维度,前十名分别为长沙、宁波、广州、杭州、常州、西安、南通、合肥、宜春和东莞,中部城市仅3个。该榜单中,中部城市长沙扬眉吐气,凭借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的先发优势独占鳌头。
事实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正在政府引导下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
2000年伊始,划时代的“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设定了50年的框架,21世纪前十年是基础阶段;2011-2030年是加速发展阶段;2030-2050年全年进入现代化阶段。
如今,西部大开发已渐入佳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政策端,国家部委与地方政府合作频密,为企业搭台唱戏。由工信部与地方省政府联合举办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去年已经在河南、内蒙古、广西、云南、新疆、重庆、甘肃和陕西等省份举办过。今年也已经在四川、贵州、宁夏多地举办。
比如,四川的活动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过程中的缺项短板,设置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材料与化工、轻纺与食药4个专场。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耀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已发生4次大规模产业转移,分别发生在1953年、六七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
尤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产业转移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泛。彼时,中国东部地区的一些企业在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困境中,不得不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比如,河南省2010年吸引了富士康在豫落户,8年后跻身全球最大的iPhone生产基地。重庆市通过招引笔记本电脑制造业上游产业链和代工厂,从而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在2024年最新的产业转移潮中地位突出,被明确认定为“战略腹地”。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从大历史观和大战略视野出发,指出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国务院批复《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也强调“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西南内陆,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
四川以其人口、幅员面积以及地理位置在历史上承担着战略大后方的作用。目前,四川是国内为数不多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31个制造业大类的省份,已经成为产业转移发展的主要承载区和广大企业投资西部的重要首选地。
那么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四川是否会诞生下一个宁德时代呢?
事实上,凭借资源禀赋优势,四川正在着力打造西部储能产业高地。
2023年,四川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规模达到200万千瓦以上,并通过租赁容量、参与市场交易和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等方式,推动独立储能项目的盈利模式。
同年发布的《四川省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表示,四川省将重点研发大容量电化学、压缩气体等新型储能技术,并开展熔盐储能供热和发电、飞轮储能、高温相变材料储热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此外,还计划建设甘孜州高海拔光储一体化项目、阿坝州共享储能项目等示范工程。
当前,以成都、攀枝花、宜宾、眉山、遂宁、自贡等城市为代表,四川持续领跑西部储能产业,锂电、钠电、氢能、钒电全面开花。
四川省不仅在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上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和政策,并在多个城市布局了重点示范项目,打造了盛新锂能、川能动力、华鼎国联、天齐锂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吸引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蜂巢能源、欣旺达、浙江冠宇等锂电链主企业落户,形成了全球锂电生态最完善的区域,布局了16个锂离子储能电池生产基地,仅成都就有5个。
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电力资源大省内蒙古,也会发现这一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资源基地,在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储能领域同样颇具野心。
在内蒙古“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中,宏图徐徐展开:到2025年,储能装备生产规模达到10GWh,形成1000亿元产值的储能制造产业集群。扶持培育储能产业集群。发展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电磁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等先进装备制造,打造储能制造全产业链,形成以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为龙头的储能装备制造与技术研发服务产业。
今年5月18日,内蒙古能源局印发的《2024—2025年新型储能发展专项行动方案》披露,2023年,内蒙古新增装机近3GW,总装机达到3.54GW,装机规模跃居全国第二。预计2024年建成投产6.5GW/29GWh,2025年建成投产14.5GW/65GWh。
其中,“煤都”鄂尔多斯成为了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典型样本,2023年,其新能源装机规模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这座贡献了全国煤炭六分之一产量的城市,如今正在从“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轨道切换。
2022年4月,该市携手远景能源成功建成了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区,为全球工业零碳转型树立了典范,形成了以“风光氢储车”五大零碳产业链集群为核心的产业布局,以远景为龙头,吸引隆基、华景、镕锂、美锦国鸿、中船派瑞、上汽红岩、捷氢科技等12家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入驻。
这一零碳园区模式随后也在西班牙、沙特阿拉伯、 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快速推广复制。
当前,鄂尔多斯市正在积极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围绕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基地建设,做优做强以太阳能光伏、风机及叶片、储能设备为主的高端能源装备。致力于构建世界一流的综合能源生产基地,包括煤炭保障基地、清洁电力供应基地、油气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氢能应用示范基地和储能实验实证基地。其中,在储能领域,2025年,鄂尔多斯市计划建成600万千瓦的储能装机容量。
成都、鄂尔多斯,只是众多中西部“潜力股”城市之一,随着国家级产业政策利好的释放,看不见的手拉开时代大幕,中西部城市必将拥抱更大规模的时代红利。
总体而言,中西部地区拥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储能市场容量日益增大,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发展重化工业具有先天的物质基础,这对于储能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储能产业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既面临政策支持、劳动力成本优势、市场潜力和能源资源等红利,也需应对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与人才短缺、环境与政策风险、产业接续模式以及市场接受度等挑战。
显然,这仍然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
那么,在新产业迁移大潮与新能源革命中,你最看好哪个中西部城市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